《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学习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太仓市荣文中学课题组
【摘要】:通过搜索知网以及相关数据库,对“学科育人”的内涵、内容、相关研究路径进行了总结。同时,立足于“场景”对于场景式学习的内涵建构、课堂学习、教学实践等做了梳理总结。综上,场景式学习的教学策略、场景选择和学科育人指向性研究不足。
【关键词】:学科育人;场景式
一、关于“学科育人”的相关研究
1.关于“学科育人”内涵的研究
对学科德育与学科育人的关系的探讨。2000年《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颁布后,德育的重要性和地位进一步凸显,结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学科德育”也多次被提及。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布,“学科育人”的概念再次深化,重新走进学校和社会各界的视野。“学科德育”与两“学科育人”两者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从两者的内涵着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叶澜教授指出“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不等于学科的德育价值……育人价值指向学生个体精神发展的全部”,也就是说,学科育人价值的意蕴远远超越学科德育的内涵;王磊认为学科德育是指将德育渗透于学科知识教学当中,而学科育人是指学科除了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学生的价值外,还在思想、情感、态度、品德多方面具有的独特意义,显然学科育人不仅是德育,也不只是智育,而是包涵这两者,其内涵与外延更广泛。还有比较典型的观点是“途径-目的论”,如车言勇、王金德认为“学科德育旨在让教学回归育人本位,通过充分挖掘并合理转化学科育人价值,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目的”?,表达了学科德育与学科育人之间途径与目的的关系;但也有学者将两者的关系反过来阐述,认为学科育人是途径,实现学科德育是目的,如田保华指出,“学科德育要回归正途,必须要扭转外求道德的思路,转而在学科教学内部寻找出路……是学科教学如何实现育人价值的问题”。
对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关系的探讨。我国“学科育人”概念的出现相对早于“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系统性出现,总体而言,两者概念虽不等同,却具有内部一致性。曹培英在探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数学育人价值的关系时,认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承载了数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言明“所谓学科核心素养,粗略地说是指凸显学科本质,具有独特、重要育人价值的素养”,即学科核心素养本身就具有育人价值。韩震从空间地位的层面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目标两者皆处于“中观”层面,即上承宏观国家层面的育人目标,下接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育人目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每个要素的阐述,都有三个环节……都指向学科意义和育人价值”。从两种观点看,学科育人与学科核心素养在培养人的内容方面处于同等层面,而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集中体现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2.关于“学科育人”内容的研究
对于学科育人内容的研究,“分散”体现于对各个学科的研究,可将学科育人的内容总结为“百鸟齐鸣”式,充分体现各个学科实现育人价值的独特性。但在分散中,各位学者的研究也有集中。关于扭转对“学科育人”认识偏差的研究上,吴亚萍认为教育界对数学育人价值认识的偏差有三点,一是窄化数学育人价值,其认识“停留在教授数学知识上,表现出一种为教知识而教知识的状态”,二是认识的空泛化,表现为“对数学学科教育的价值认识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三是认识的短期化,表现为“对近期的、可测量的考核目标的追求和满足”,针对这三点偏差,展开了“如何开发数学学科育人资源的探讨”很多学者对学科育人内容的研究或多或少都有扭转以上三点认识偏差的“内线”。韩震在研究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价值时提出以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优化该学科的育人价值,实质上也是探讨如何避免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窄化、空泛化与短期化。而其它学科对育人价值的研究,诸如语文、历史,或基于“矫正”偏差,或基于学科思想和学科核心素养,呈现“遍地开花”,但都是“根、花、叶”的关系。
3.关于“学科育人”实现路径的研究
探讨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路径,从不同的理论视角着手,有不同的侧重和表现。总体来讲是实现学科育人的两个方面学科育人价值的“开发”与“实施”,具体而言学者们有如下几个重要的研究视角。
从学科建设角度看,“协同育人观”主导下的学科育人价值实现路径探讨,以高校学科建设为主,主要表现为研究“搭建学科交叉平台”的举措。孟庆繁等学者以“化学、生命科学”学科交叉培养人才为出发点,从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建立实践教育体系、建立学科管理模式保障实践育人机制等方面,探索实践导向的学科育人价值实现路径。邹燕等学者从师资、培养模式、成果辐射带动等角度对“生物、物理”学科交叉培养人才平台的搭建进行探索,也突出协同育人观和实践导向。
从教材层面进行探讨。在教材建设与实现学科育人价值两者关系的深化上,比较典型的是三本统编教材的编写与使用,成尚荣指出,统编教材的使用旨在以“教材牵引教学改革,探索并逐步建构学科育人、教学育人的模式”,因而要求统编教材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教材建设点,引导教师和教学实施学科育人。涉及课程与教材建设以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还有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教材建设的学者,如叶澜教授,和实施在一线的,如郭元样教授带领的团队,旨在通过开发综合实践性的教材,科学引导学校、教师和学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全面、全方位、全程育人。
从教学层面进行探讨。一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方面,学科教学育人是实现学科育人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叶澜教授认为,要充分实现学科教学育人,既要对教学内容深度挖掘,也要对教学实践深度把握,结合郭元祥教授的理论,即要实现深度教学。吴亚萍认为首先需要对学科理论化的育人价值进行深度开发,再通过育人式教学、结构式教学等教学行为,形成综合式、交互式教学设计,从而系统、科学、全面地实现学科育人。细化到学科,刘芳、吴星提出以化学学科文化为载体,教育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化学学科文化的深度挖掘,实现化学学科文化对学生理想人格、思维方法、行为习惯等方面独特的育人价值。二是从教学空间、教学方式的革新角度出发,探讨实现学科育人的路径,申屠永庆、周红军从“互联网+学科教室”的建设路径出发,探究立体多元的学科功能教室体系的建设,旨在通过“立体化学习空间的创设,改变学习空间体系,促进教师育人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从学习空间升级到育人方式的变革”这个观点引出的是教育领域既有对大资源观下教学空间变革的探索,也有对教学空间变革下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讨论,以期多方共同发力,通过学科教学育人的实现,推动学科育人的发展。三是教师本身。在整个教学变革的过程中,如叶澜教授所说,学科育人价值的全方位开发,首先需要“教师的全面素养和学科育人价值开发意识与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整个过程中是中坚力量与一线经验者,因而教师本身至关重要。
学科育人的话题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提起,其内涵、内容以及实现路径也因时代的变迁而被赋予新的内容。目前学者们在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路径方面从理论层面和实施层面都做出诸多努力,但就本文要研究的内容来看,笔者认为己有的“路径”尚未细化完全,如评价与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场景式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等方面之间有何关联,较少有内容提及。笔者希望借此课题机会多做努力。
二、关于“场景式学习”的研究
1.关于“场景”内涵的研究
“场景”一词,最早出现在戏剧或影视剧中,指的是戏剧或影视剧中的场面、情景,它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发生的有一定的任务行动或因人物关系所构成的具体生活画面,相对而言,是人物的行动和生活事件表现剧情内容的具体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横向展示。
社会学领域中,社会学家埃尔温·戈夫曼认为,“场景”是根据所处的环境、特定角色、特定的行为等因素构成的生活场面,侧重点在于人类的行为。
传播学领域中,著名传播学者约书亚·梅罗维茨基于埃尔温·戈夫曼和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场景”是超越地域的信息系统的“场景”,他认为“场景”不仅是物质上社会场合的定义,更有着自身的规则和角色期望,是由我们扮演的和观看的社会角色综合决定的。
在城市社会学领域中,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特里·克拉克认为,“场景”的构成是“生活娱乐设施”的组合,功能、文化和价值观共同构成了这些组合
在计算机领域中,有学者认为“场景”是智能空间在某一状态下所包含的情境信息及其所需执行动作的集合,体现用户意图的高级情境。
在教育学领域中,场景是一种最真实的、以人为中心的体验细节;场景是价值交换方式和新生活方式的表现形态;场景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与连接方式五要素的一种特定建构。
从课堂学习的角度看,场景设计的关键在于场景如何与学习者的学习构成有机连接。
2.国际视野:从理论分析到课堂学习
将场景设计研究聚焦于国外,场景一词在教育学领域最普遍的翻译为scenario,同样也有部分学者对于场景设计及其教育应用做了相关研究。
Kurt Lewin 的场理论:他的关注点是心理环境,他认为行为环境是个体在特定的时间对客观空间环境的主观经验结果,而正是这种经验产生了行为模式。
Roger Barker 的行为场景理论: 但他的研究重点不是人的心理活动,而是强调自然背景中自然发生的行为,特别是空间环境如何导致行为发生。
日本目白大学多田幸志教授针对全球化时代的教学方式变革接受了访谈。在访谈中,教授以“场景式教学”为关键词,详细介绍了它的发展缘起、核心概念、主要特征、理论基础,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部分案例。
Saud Muhammad Sukri等人发现基于情景的学习应该被纳入当今的课堂。情景学习是将工业环境引入课堂的一种主动学习方法。此外,它还可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技能。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从知名期刊和专家那里收集资料,试图提出一个工程教育计划的概念模型,以培养工科学生的高阶思维技能(HOTS)。
QunJin提出了一个概念框架,为每个公民学习社区基于一个最近广泛使用的互联网工具,称为多用户维度面向对象(MOO)。讨论了一个基于虚拟社区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该系统除了支持人机交互外,还支持社会交互。
Musib Mrinal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技术和教学方法相关的,并且应该涉及学生在工作场所可能面临的潜在的现实伦理情况,基于此创作了相关的小品/戏剧,并将其转化为教育漫画,向工科本科学生讲授伦理学。学生们扮演了剧本/短剧中所描述的角色,并参与了确定剧本中所涉及的道德背景的开放式讨论。这些漫画将被用作翻转课堂,以增强真实和终身学习体验,传授一种创新、新颖的教学方法。从参与的学生那里收集了数据和反馈,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3.国内应用:从内涵建构到教学实践
武法提等人从量化“场景”的视角,对场景的内涵、要素以及场景化服务运行机制进行剖析,将场景定义为基于特定的时空领域范围,围绕以“人”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感知设备为载体,以事件为表现形式的行为序列总和,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场景化的学习服务支撑架构及其实现路径,进而为新时代构建一个精准的个性化学习服务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李传庚认为学习场景是一种新的教育连接方式,旨在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使得儿童学习能够真实地发生。儿童是场景的建构者,也是学习者。运用场景思维进行教学,为的是用思维点燃思维,引起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而技术承担的则是场景中的连接与创造,接着通过语文教学的具体事例简单解释了教学如何紧贴场景飞翔。
杨友平提出场景时代需要用场景思维重新认识课堂教学。教师应立足场景教学的基本立场与特征,通过对学习场景作可选性、开放性、动态化的设计与调适,构建儿童自我连接的学习场,连接多元的现象场、开放的发现场、对话的思维场,以匹配每一个学生,为学习的真正发生而教。
唐娟针对国内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严重的问题设计了基于云平台的场景教学方案,并从技术实现、业务实现、操作步骤等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设计了从教学知识点、初级编程案例到高级编程案例的业务模式,根据编程语言的不同进行细化,最后开展教学评价。
王红解析了场景学习的时代背景与内涵,重点强调场景与学习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要以点燃儿童思维为主旨而展开场景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思维高峰,通过创新学习机制、重构学习环境、变革学习方式等实践策略优化场景学习,实现教学变革,顺应时代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研究者在高中物理课程、高职院校的保险专业课程、数据挖掘课程、药理学专业、高校体育和音乐课程等方面运用场景设计的相关方案,结合不同的技术手段开展了教学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三、总结与启示
现如今对于场景设计的研究主要有两个侧重点,即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将二者进行结合,应用场景的相关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关键就是要让场景带给学习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教学策略的使用
利用场景思想指导课堂教学,首先应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要教学原则,使场景的直观性和启发性得以充分体现。其次需要情境教学法的配合,情境教学法是指课堂上,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针对性地建构具有一定主观情感、形象上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具体场景,以便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从而加速学生的认知过程,使学生的各项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思想与场景理念高度契合,可以对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优化作用。
2.教学内容的选择
利用场景思想指导的课堂教学应当选取实用性强的学习内容,课堂知识必须建立与真实世界的关联,从而使学生感同身受,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投入度,课堂知识能够充分吸收。适当的教学内容还会促进知识的迁移以及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融合。
3.场景学科育人指向性
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学习是学科性的,体现学科特质,紧扣学科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也是跨学科的,具有综合性,指向关键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学习实践需要不同学习地点及空间的支持,需要组织教师梳理教材中的学科场景,挖掘各科教材中“知识”背后的真实场景,建设相对固化的基础场景,如“VR教室”,“数学科学实验室”、“云上史学馆”、“英语角”等专用教室及校园区角或链接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等学习场景。各学科依托固化场景,结合课堂教学中不同课型,准备临时场景,做到场景与学习的整合、校内与校外的整合。各学科在场景式学习实践中,通过还原真实的学习场景,整合物型、虚拟的场景,实现人人、景景、人景互动,开展实践运用,例如数学学科在数学科学实验室中进行“建模—运用场景式学习”。
【参考文献】
[1] 车言勇,王金德.学科德育让教学回归育人本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9(07):103-104.
[2] 田保华.试论学科德育的问题与出路[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7):3-11.
[3] 曹培英.从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价值狞数学基本思想[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9):40-43-48.
[4] 韩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优化思想政治课学科育人目标[J].人民教育.2018(07);45M9.
[5] 吴亚萍.拓展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03(03):48-52.
[6] 申屠永庆.周红军.互联网+学科教室;从学习空间升级到育人方式变革[J].人民教育,2018(Z3):53-56.
[7] 叶澜.探教育之所“足”.创学校全面育人新生活——新时期“新基础教育”研究再出发[J].人民教育.2018[Z2]:10-16.
[8] 沈贻祎,俞春放,高华,刘连开,向宇.影视剧创作[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62.
[9] 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
[10] 吴军.城市社会学研究前沿:场景理论述评[J].社会学评论,2014,2(2):90-95.
[11] 徐步刊,周兴社,梁韵基,王海鹏,於志文.一种场景驱动的情境感知计算框架[J].计算机科学,2012,39(3):216-221.
[12] 李传庚.场景思维:一种新的教育连接方式[J].人民教育,2016(20):52-54.
[13] 易芳. 生态心理学的理论审视[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14] 钟启泉.场景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日本教育学者多田孝志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08(06):3-6+30.
[15] Saud M S , Kamin Y , Latib AA , et al. A Conceptual Model of Scenario Based Learning for Developing 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J]. Advanced Science Letters, 2017.
[16] Qun Jin.Design of a virtual community based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C].Information Sciences,2002
[17] Musib, M.Creating and integrating relevant educational cartoons with scenario-based learning strategies to impartlong-term ethics lear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Learning,2019
[18] 武法提,黄石华,殷宝媛.场景化:学习服务设计的新思路[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2):63-69.
[19] 李传庚.场景思维:一种新的教育连接方式[J].人民教育,2016(20):52-54.
[20] 杨友平.场景思维:构建儿童“自我连接”的学习场[J].江苏教育,2018(65):28-30.
[21] 唐娟.基于云平台场景教学的操作过程及实现策略[J].福建电脑,2019,35(01):69-70.
[22] 王红.点燃儿童思维的场景学习——场景时代下的教学变革[J].江苏教育研究,2018(Z5):17-22.
[23] 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03):20-27.
[24] 郜书锴.场景理论的内容框架与困境对策[J].当代传播,2015(04):38-40.
[25] 胡正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关键与路径[J].新闻与写作,2015(05):22-26.
[26] 陈虎东.场景时代—构建移动互联网新商业体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7] 武法提,黄石华,殷宝媛.场景化:学习服务设计的新思路[J].电化教育研究,2018(12):63-69.
[28] 庄文静.“场景化学习”正掀起一场革命[J].中外管理,2016(06):90-91.
[29] 郜书锴.场景理论:开启移动传播的新思维[J].新闻界,2015(17):44-48+58
[30] [美]罗伯特·斯考伯,谢尔·伊斯雷尔.赵乾坤,周宝曜译.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31] Chang C W, Lee J H, Wang C Y, et al. Improving the authentic learning experience by integrating robots into the mixed-reality environment[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0(4): 1572-1578.
[32] Liao Y H, Tsai C Y, Su M H, et al. Digital learning video indexing using scene detection[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brid Learning.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1: 336.
[33] 蒲信竹,张哲.基于场景视角的移动出版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出版,2018(05):44-47.
[34] 高丽华,吕清远.数字场景时代的匹配营销策略探析[J].新闻界,2016(24):42-46.
[35] 武法提,黄石华,殷宝媛.场景化:学习服务设计的新思路[J].电化教育研究,2018(12):63-69.
[36] 王昕煜.用场景破解学习障碍[J].人力资源,2016(10):38-40.
[37] 庄文静.“场景化学习”正掀起一场革命[J].中外管理,2016(06):90-91.
[38] 包冬梅.场景化思维:重构学术图书馆与科研用户的连接[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05):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