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学习探究

作者: 时间:2024-03-07 点击数:

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学习探究————

——以《动能势能机械能》为例

太仓市荣文中学 戴宇杰

摘要:本文以场景式学习为指导,通过创设场景,让学生贴近生活,走进物理,从实验中发现规律,在合作中锻炼能力,在探索中提高素养。

关键词:学科育人 场景式学习

 

场景式学习:本文中的场景,指的是在学校专用教室、校园区角、普通教室、校外实践基地等学习地点及空间,通过现实和虚拟的布置,还原学习映射出的真实背景、环境等要素,构建具有丰富性、生动性的学习场景。场景式学习是利用这些学习地点和空间,通过资源建设、环境布置、活动设计、活动开展等环节,解决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情境单调、学习效果低效等问题。通过构建场景、浸入场景、创设任务、体验学习、完成项目等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生成和发现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场景式学习具有还原性、整合性、互动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

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学习课堂实践的研究。一方面是课堂设计策略的研究,指的是不同学科在专用教室、普通教室、校园区角中,开展场景式学习的教学主题、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等设计策略的研究;另一方面是运用策略的研究,指的是相对固化的基础场景与可移动的或虚拟的临时场景整合运用策略的研究,形成场景式学习课堂范式。对场景式学习课堂评价进行研究,设计课堂评价量表,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进一步完善场景式学习课堂范式。

通过布置真实的学科学习场景,形成浸润式的学习文化,深层次关联学习空间,探索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新型活动方式,进一步落实学科育人理念,开展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全育活动,培养“学做人、会做事、善合作、乐求知”的时代学子,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动能势能机械能》这节课,讨论对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学习的认识,探索其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创设生活场景,自然衔接课题

 能量一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尤其是在游戏中经常接触,但是物理中的能量学生往往不能理解。为了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可视 、形象我在上课时使用魔力彩虹圈下楼梯,气枪射击鸡蛋,阳台上的花盆掉落,给玩具小鸟上发条等一系列的展示,来说明生活中能量的存在,从而引入能量概念 。这样的引入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到反馈,反应出物理源于生活学习物理就是了解生活 、了解自然。魔力彩虹圈自动下楼梯的生动现象,又与具有能量的物体有对外做功的本领相互结合,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事物,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二、利用创设场景,降低理解难度

 通过创设的场景,让学生上台体验场景中,物体运动碰撞做功和能量的关系。引入一个物体能对另一个物体做功,就表明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这个概念后,学生常常会对做功和能量之间的关系感到困惑。为什么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在做功 ,而在做功的物体一定有能量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通过使用玩具小鸡来进行实验说明。通过给玩具小鸡上发条,就能够给小鸡一定的能量。当小鸡在地面上跑时,发条给玩具提供能量,小鸡同时前进做功。而当我们给小鸡上好发条之后,让学生拿在手里,此时玩具小鸡是具有能量的,但它并没有做功,而是有做功的能力。说明有能量的物体具有做功本领,但是不一定要做功。在场景中,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演示,更好的了解其中蕴藏的物理原理,将书面上空洞的文字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原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代入场景教学,提高学生动力

 在完成能量概念的引入之后,继续使用场景教学,让学生通过场景中的各个事物:气枪射鸡蛋,阳台上的花盆坠落,玩具小鸡上发条,魔力彩虹圈下楼梯。从中找出对应的能量。以气枪射击鸡蛋为例,为了更好的体现出这个实验的特点,鸡蛋并不是真的鸡蛋。使用真的鸡蛋,会由于鸡蛋太重,子弹难以让鸡蛋运动很远。所以我改良了道具,使用的是纸鸡蛋,材料就是鸡蛋的包装盒,通过简易的加工和塑形,一个完整轻巧的鸡蛋道具就完成了。然后使用气枪射击之后,鸡蛋就会明显的运动一段距离。学生也很容易的理解其中子弹射击代表的就是动能。花盆坠落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只能演示实验,但是可以让学生通过把书本举高模拟花盆坠落,来体验重力势能,让学生在场景中自由发挥,动用手边的一切物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玩具小鸡或者玩具小车更是很多学生儿时就经常玩耍的玩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了弹性势能的概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充满好奇心,在教师精心搭建的场景中,不断的探索和求知,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缩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打破知识和生活的壁垒,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的新知识。

  1. 深化场景创设,促进深度学习

     “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遵循探究的一般流程,提出猜想 — — 设 计方案 — — 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先让学生观看真正的子弹射击鸡蛋和水刀的视频,让学生猜想动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创设场景时让学生来主动参与。在设计实验环节,让学生小组根据给出的器材—— 小车、直尺、木板、斜面、木块、钩码设计方案。质量和速度作为两个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探究。如何控制速度相同,如何比较小车动能的大小这两点是实验的难点。对此,可以让学生多次重复试验,充分讨论比较快慢和距离,最后形成共识,速度的大小由高度决定,动能的大小由木块被撞开的距离间接反应,这个又是转换法。同时,当小车质量不同时,小车在同一斜面同一个高度,下落到水平面时初速度是相同的。学生在前期完成对实验过程中一些重难点的把握,之后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并填写对应的实验记录表格,讨论总结规律,上台展示,将课堂完成变成学生的主场,教师仅仅只是一个引领者,辅导者,让学生在创建的场景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动脑。结合刚刚学习的内容,解释生活中高速路上习以为常的限速标志是为什么,解释为什么大货车和小汽车限速不同。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学习是让学生在场景中,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动用场景中的各个要素,形成彼此间良性的交互作用。

  2. 展开场景活动,激发探究精神

     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的影响因素时,让学生使用橡皮筋,一次性筷子,胶带,剪刀,刻刀,A4纸,彩笔等工具。小组合作在课前通过网络、书本、家长的帮助共同完成制作一把弹弓和一个标靶。让学生带好器材上台比赛,比较弹弓射击的远近,比较弹弓制作的水平,让学生打分评出最好的一组。通过学生的课前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弹弓,了解弹性势能大小和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以及物体的种类有关。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帮助,借助网络的力量,自主探索未知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疑问解决问题。物理课本上有很多探究性实验,可以让学生课后或者课前,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一部分动手实验,实地考察,观察记录,一部分相互讨论,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让学生在生活,社会,家庭的场景中不断学习,不仅仅在学校学习物理知识,在校外也能充满好奇心,带着疑惑探究这个世界。

    本节课通过开展场景式学习的设计策略、运用策略的研究,通过融合物化及虚拟(数字)场景来创设让学生学习真实发生的浸入式学习场景,并完善场景式学习的评价体系,最终形成操作性、实用性、有效性强的场景式学习课堂范式。育人与学科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学科育人是指学科除了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学生的价值外,还在思想、情感、态度、品德多方面具有的独特意义。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学习既体现学科特质,紧扣学科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也具跨学科性,体现综合性,教师在学科育人理念下创设场景,运用场景思维进行教学,为的是用思维点燃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引起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使得学生学习能够真实地发生。

     【参考文献】

    谢军.构建学习情境, 促进深度学习,培养核心素养︱︱以 《动能势能机械能》为例[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

    洪进步,于海波.《翻转模式下的物理课堂转型:再论科学探究——以阿基米德原理为例》[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荣文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璜泾镇园林路518号 联系电话:0512-53816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