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期评估表

作者: 时间:2024-03-06 点击数: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

2022 )年度第(十四)期

 

 

 

课题名称: 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          2021JY14-L50

课题类别(重点、立项): 立项         

课题主持人:         马庆燕    包群英        

工作单位:          太仓市荣文中学         

组织评估单位: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中期评估日期:    2023年12月15日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二O二一年制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立项以来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

1.开题论证,启动研究

召开了课题开题论证会。2022年6月27日开展线上开题论证活动。省市专家对课题进行了论证,充分肯定了课题的研究价值,认为本课题以学科育人理念为指导,以场景式学习为载体,通过资源建设、环境布置、活动设计、活动开展等环节,解决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情境单调、学习效果低效等问题。通过构建场景、浸入场景、创设任务、体验学习、完成项目等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生成和发现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课题探索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为优化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题选题前瞻,体现时代性。本次论证会校领导、相关课题组成员、学科教研组长、部分备课组长全程参加,专家论证指导后校长在校层面启动并全面部署了本课题各项目的研究工作。

2.理论学习,厘清概念

课题组开展文献研究。本课题在选题、方案设计和整个研究过程中,都运用文献研究法,开展情报资料检索搜集与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进行同类课题的比较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厘清与学科育人、场景式学习相关的教育理念、内涵特征及相互关系,掌握最新研究成果,形成文献综述,对学科育人理念下场景式学习实践的内涵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方向引领。

组织了主题学习活动。本课题积极搭建各学科的研修学习平台,组织多样化的主题研修学习。本课题主持人开设了《制定“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学习”课堂观察量表》专题讲座,组织各学科开展《发展场景式学习促进教育改革研究》理论学习,撰写读书心得。学校组织课题组成员到苏州市草桥中学校等进行现场学习考察,学习课题操作路径与课题研究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依托学校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平台,课题组聘请共同体的导师共同进行《场景式学习课堂实践》等相关主题的专题研修活动。依托太仓教育教师培训平台,定期开展全校教师课题相关内容专题培训。2023年3月,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发展场景式学习促进教育改革研究》,内容围绕场景式学习这一学习新形态的形成进行学习,形成反思。2023年4月,依托太仓教育期刊《燃荻》(学习工程专题),开展学科育人专题的校本学习,并开展学科组内读书、学习交流活动。这些主题学习,在“场景式学习”等在理论上形成一定的个性化创新认识。2023年10月,全校进行了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课堂教学课件评比,围绕场景式课堂教学组织教师进行自制课件评比,收集课件素材50余件,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深入进行课题研究

3.调查研究,对比分析

本课题在立项前利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荣文中学师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学生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91份,回收率为97%。有效问卷样本中,七年级100 份,所占比例为34.4 %;八年级97份,所占比例为33.3 %;九年级94份,所占比例为32.4 %,教师问卷30份,观察各学科课堂29节,访问教师11人。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现状、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了解师生需求,研究学校开展场景式学习的实施路径。本课题在中期阶段,再一次开展调查研究,考查相关主题研修、课堂实践、评价等方面的开展情况,分析和研究影响课题推进的因素与原因,检测课题研究成效,研究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并形成调查分析报告。根据调查显示,讲授式和问答式的教学方式占比明显下降,更多教师愿意尝试合作、探究式教学(表一);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合作交流活动,对问题的持续探究能力明显增强(表二)。

表一: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的选用情况

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的选用

讲授式

问答式

合作式

探究式

研究前

51%

29%

14%

6%

研究后

38%

21%

26%

15%

表二:学生课堂上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情况

课堂上最喜欢的学习方式

老师一讲到底

师生间一问一答

小组讨论

自由搜集

研究前

9%

36%

39%

16%

研究后

8%

32%

40%

20%

4.聚焦课程,建设场景

优质场景的选择、设计、优化有助于科学的设计场景式学习。学校立足国家课程,开展学校场景式学习的课程建设,建设成立了课程基地。建立了一个基地中心、多个功能室,以及多个校外实践场所的场景式课程基地。“一个中心”即“课程研习中心”,多个功能室包括君武楼“场景式学习课程专用教室”;尚德楼“桥源”屋、西塔文苑、楹联室、墨联室;尚实楼课程实验室、艺术室等。与璜泾镇“思源奖教基金”委员会、荣文集团、雅鹿集团、雅丰农场建立联系,确定了长期合作关系,构建了校外学习实践的场景基地,实现了知行创的融合。同时,学校还注重校园区角等的场景建设,对学校玉影闲庭、墨韵长廊、朗读亭等进行布置,使优美的校园里处处展现各式各样的学习场景,吸引学生乐于求知并学有所获。

5.立足实践,专项研究

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推进活动。本课题每月组织开展1次课题研究推进活动,活动由教科室组织,教务处协助,相关课题组成员及每月的主推研讨学科代表参加,活动通过观摩课题研究课、研究课学科代表交流推进经验、研讨并部署下阶段课题研究工作等环节有序推进课题研究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推进活动采用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方式开展,通过理论学习、主题研讨、课堂观察、课例研究等进一步落实学科育人理念,形成场景式学习范式,并通过市级公开展示研讨活动,经验交流与总结反思,推广各学科场景式学习课堂优秀案例。

 

2、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阶段性研究的结论与发现、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等)

阶段性成果

1.初步形成了学科育人理念下的场景式学习的内涵认识

1)场景的建设。信息技术创设的虚拟的“现场”或“景况”,或真实生活、学习所发生的地点及空间称为场景,科学的设计学习场景,构建丰富的、生动的学习场景,可使学习的内容更好地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学校通过建设专用教室、课程基地,布置普通教室、校园区角、开拓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创设了各式各样的物化学习场景。

2)场景式学习。场景式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根据虚拟或物化的布置,创设学习场景,创造让学生进入更好的学习状态的机会,吸引学生沉浸式的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地学、机械地学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学、以及灵活地创造性地学。

3)基于场景式学习实施学科育人。育人与学科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学科育人是指学科除了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学生的价值外,还在思想、情感、态度、品德多方面具有的独特意义。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学习既体现学科特质,紧扣学科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也具跨学科性,体现综合性,教师在学科育人理念下创设场景,运用场景思维进行教学,为的是用思维点燃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引起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使得学生学习能够真实地发生。

2.形成了基于场景式学习的课程建设方案(详见附件)

学校成立场景式学习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落实课程设置与人员安排,构建场景式学习课程体系,制定系列方案。如制定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活动内容开发与课程资源利用方案、课程教师培训方案、评价方案等,通过方案对课程实施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措施、组织、评价等方面进行长期规划。学校形成课程的管理及保障机制,加强督促与指导,给予课程基地项目制度保障。

3.建成了多个场景式学习校内外特色基地

2022年底,学校结合“西塔文化”建设,在校君武楼里建成了一个物化场景的课程基地,其中包含西塔科创实验室、冰雪项目场、木工作坊、戏剧小展厅、古法手工酿造坊等10间物化场景专用教室,并已经投入使用。在2023年8月,学校申报了太仓市智慧校园样本校,主要方向为数字场景在各学科的实践,旨在通过创建,提升教师数字场景创设能力,助推场景式学习更有效实施。

我校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文化特色,开展场景式学习校外实践。例如璜泾镇现代农业园为我校师生提供农业实践基地;苏州荣文库柏照明系统有限公司对我校学子无偿开放新科技教室;雅鹿村雅丰农场为我们开设服务站并派遣科技员教授新农耕技术。服装名企雅鹿集团为我们提供时尚舞台等等。

4.初步形成了场景式学习的课堂样态

课题组在学校教科室的组织下,每月一个学科开设场景式学习课堂课题研讨课,并研讨课堂量表制作,探索学科场景式学习课堂模式。

图一:场景式学习课堂总样态

 

 

图二:场景式学习活动项目样态

 

 

 

 

 

 

 

 

5. 积累了场景式学习学科典型案例

学校语文、信息科学、英语、物理等学科组初步形成场景式学习课堂样态。

图三:场景式学习语文课堂案例

图四:场景式学习信息科技课堂案例

图五:场景式学习英语课堂案例

图六:场景式学习物理课堂案例

阶段性成效及影响

1. 切实转变了教师育人理念

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工作方式,教学方式和研究方式的转变。教师主动参与、实施场景式学习课程实践,使教师从心理上、角色定位上都发生极大变化,促进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提升专业发展之路。

2.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课题研究过程中,多位老师开设学科运用场景式学习的市级公开课,教师评优课、基本功、学科素养等方面,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也都获得了突破。

 

 

3.明显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

开展场景式学习,让学生能沉浸式、体验式学习,能促进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并满足创新创造探索的需要。发展场景式学习可促进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由被动学、机械学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学,以及灵活创造性地学,更多地进行探索式学习、协同式学习,追求学创贯通。

4.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

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校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明显提升。在2022年苏州市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我校吴逸香、吴欣妍、丁紫悦、张德欣、顾嘉园、张子怡获二等奖;王沁尧、王淑萍获三等奖。在太仓市第七届“市长杯”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中,郭嘉、毛程旭获三等奖。2022年太仓市初中英语口语大赛中,张俐获三等奖。在太仓市“小小冬奥评论员”评比中,朱文浩、周丹获二等奖,杨珊、骆晓丹获优秀奖。吴逸香获2022年“江苏好少年”。丁紫悦获2022年“苏州好少年”、2022年“苏州阳光少年”。王优然、胡志宏、艾诗雨、李小朋获2022年“太仓好少年”评比。学生合计获奖50余人次。2023年学生获奖人次更是有了明显增长。(详见附表)

 

3、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我校在场景式学习实践研究中做了较多工作,但理论研究方面由于缺少高端引领,尚未达到研究目标的要求,各学科未能形成相关子课题。

2.我校在各学科开展场景式学习,但由于新的场景式学习模式是通过场景创设,从而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这种场景创设比较耗时耗力,而初中又面临中考及各级各类学业监测压力,中考学科要经常通过物化场景开展学习活动存在较大难度,部分学科开展场景式学习实践时往往通过创设虚拟场景来实现,或者有的学科较难创设出合理有效的场景,导致各学科的场景式学习实践推进不均衡。

3.我校在指导教师开展“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学习课堂实践的研究”中做了一些培训工作,但学校各学科在形成场景式学习的范式,评价体系中缺少更专业的指导团队,学科教师设计策略、运用策略能力也有待提高。

4、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深入开展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学习的理论研究。要加强专家引领,积极聘请市专家团队不定期到校指导,继续深入开展理论研究,进一步厘清学科育人、场景式学习等核心概念及与之相关的教育理念、内涵特征及相互关系,确保课题研究方向与学术水平。

2.继续组织开展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学习的现状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继续通过调查问卷、师生访谈等方式开展全校师生的现状调研,并通过与课题前期调查反馈情况做对比,分析师生开展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学习的最新需求,并及时调整策略。

3.进一步完善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建设研究。学校已于2022年建设完成部分实践课程的场景式学习课程基地,但各学科常用的动态的临时场景未能建设到位,力争在终期前完善建设,助力各学科构建不同课型的学习场景。

4.整体推进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学习课堂实践的研究。要发挥部分学科场景式学习实践易推进优势,开展学科示范、资源融合、集成创新的研究。针对不同学科特点、不同课型开展场景式学习的设计策略、运用策略的研究,通过融合物化及虚拟(数字)场景来创设让学生学习真实发生的浸入式学习场景,并完善场景式学习的评价体系,最终形成操作性、实用性、有效性强的场景式学习课堂范式。

5.持续开展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学习课外实践的研究。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联系,继续挖掘各实践活动场景中的学科育人内容,开展社会场景的学科综合学习,研究社会场景的学科综合学习策略和校园场景延伸学习策略,总结出场景式学习课外实践指导策略的研究。

6.完善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学习案例研究。通过优势学科示范引领,各学科结合实际,对合适课型开展场景式学习基础场景案例、临时场景(移动场景)、虚拟(数字)场景、融合场景等课堂案例、课外案例研究,并打造出学科精品案例,开展优秀案例展示活动,推介实践与研究成果,形成推广效应。

5、重要变更(课题内容、人员、计划有无重大调整,如有调整,应另行提出书面报告,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报省教研室审批)

 

 

(以上内容均由课题负责人填写)

二、 中期评估意见

论证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审阅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资料,经过专家集体讨论,认真评议,形成如下论证意见:

1.课题选题立意高,具有前瞻性,聚焦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场景式学习的研究,对于学习方式的变革、特色课程的开展、学习效能的提升、学科育人的落实均有所助益。

3.课题顶层设计好,紧扣核心概念“场景式学习”和“学科育人”,对课题目标、内容等有一条龙的设计,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操作路径明确。但在开展“指向学科育人的场景式学习课外实践的研究”中,只从外延角度分解了核心概念,未对关键要素进行设计。

4.课题研究过程扎实,研究机制完善,操作具体可行。但阶段性成果中,注重了“场”的建设,缺乏对于“景”的创设。

1. 课题研究成果丰硕。能从学科案例的做法提炼到一般经验,学术性强,有结构化的呈现。但研究形成的课堂总样态内容过多,结构少清晰,研究论文等还需进一步与课题核心概念相结合。

专家组最后提出改进建议:

1.加强理论研究。强化场景式学习内涵、特征与功能的研究。特别是对“场景式学习”与“情境教学”的异同进行进一步辨析。

2.调整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中加入①场景式学习学科育人功能的研究;②学习场景选择依据、创设原则及优化策略的研究;③场景式学习的教学流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研究。

3.提炼课堂模式。由各学科案例进一步总结提炼出一般课堂教学模式。

4.提升研究层次。积极鼓励课题组成员申报苏州市级、太仓市级子课题,并围绕核心概念撰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开展课例课研究,形成教育教学论文。

 

评估组组长(签字)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荣文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太仓市璜泾镇园林路518号 联系电话:0512-53816560